AERO100連載 | ?PCC集團
2019年11年08日
航空產業網 2025-08-26
航空產業網“全球新興航空技術適航分析”系列報告現已上線。此系列共七篇,《新一代機載與信息技術的適航認證》為第三篇研究,歡迎您聯系我們申請試讀,或咨詢采購全部研究報告。
在電動化、數字化與智能化浪潮的共同作用下,適航體系正從靜態合規走向數據化、模型化與持續治理的新階段。
2025年8月26日,航空產業網團推發布了《航空適航標準深度研究報告》,本報告分析了機載軟件與硬件、網絡安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無人機與eVTOL、增材制造等技術變革,并聚焦國際協同與互認的深層邏輯,系統勾勒出技術、標準、監管與產業化的全景圖譜。

您的企業是否曾因對特定市場的適航標準理解不足而陷入困境?歡迎聯系我們,我們的定制咨詢服務,能夠為您提供精準、可落地的戰略建議。

本報告亮點與核心價值
本報告的核心價值在于其系統性、前瞻性和實戰性。我們不僅對當前適航體系的核心標準和新趨勢進行了深度解讀,更結合具體案例,為您提供了可操作的戰略建議。
核心標準精解:詳細剖析DO-178C(軟件)和DO-254(硬件)兩大核心標準,以及它們如何應對多核處理器等新技術的挑戰。
前沿趨勢權威解讀:深入分析人工智能、增材制造、網絡安全等新興技術如何與適航性融合,并解讀全球主要監管機構的探索路徑。
創新實踐案例解析:以CAAC對億航EH216-S的里程碑式審定為例,展示在缺乏現有標準的背景下,如何通過“特殊條件”路徑為創新技術提供合規框架。
未來展望與戰略指引:展望未來適航體系的數據驅動、模型化、風險分級和全球協同趨勢,為中國航空企業的技術研發與全球化發展提供戰略建議。
主要內容概覽
一、軟件與機載電子硬件的“通行證”:DO-178C & DO-254
RTCA DO-178C和DO-254是全球商業航空領域對機載軟件和復雜電子硬件進行適航審定的核心指導文件。它們并非僵化的規則清單,而是“目標導向”的框架,旨在通過明確的生命周期目標確保安全。
DO-178C: 核心在于其設計保證等級(DAL),從災難性的A級到無影響的E級,分層管理軟件的嚴苛度。不同等級的軟件需滿足不同數量的驗證目標,例如A級軟件需滿足71個目標,B級為69個,這種量化的嚴苛度確保了高安全關鍵性軟件的可靠性。
DO-254: 與DO-178C相輔相成,為復雜電子硬件提供設計保證。二者共同在SAE ARP4754A框架下,將航空器的整體安全目標層層分解,確保系統而非單一組件的安全性。
多核處理器(MCP)的挑戰: 隨著MCP的應用,其共享資源帶來的非確定性與適航性要求的可預測性產生沖突。全球監管機構通過發布CAST-32A等指導文件,要求進行額外的“干擾分析”來確保魯棒性分區,從而在技術進步與安全原則之間取得平衡。
DO-178C軟件等級(DAL)與目標數量對照表

適航認證的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不確定性。法規條款如何解讀?案例數據如何借鑒?我們專業的定制咨詢服務,能夠根據您具體的項目需求,提供專家指導,為您量身打造專屬的適航策略和實施路徑。
二、互聯飛機時代的網絡安全適航:DO-326A/ED-202A
在互聯飛機時代,惡意網絡攻擊成為新的適航風險。RTCA DO-326A/ED-202A應運而生,將威脅來源從內部故障擴展到外部惡意行為。
流程核心: 該流程基于威脅識別、漏洞分析與風險評估,其方法論借鑒了IT安全領域的實踐。
持續適航: 網絡安全工作的特殊性在于其持續性。DO-356A/ED-203A為飛機投入運營后的網絡安全管理提供了指導,標志著適航監管從一次性驗證轉向貫穿整個生命周期的動態管理。
三、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AI/ML)系統的適航認證挑戰與路徑
AI/ML技術引入了本質上的不確定性,對傳統的確定性適航框架構成核心挑戰。
核心壁壘: “黑箱”問題導致決策邏輯不透明;泛化能力的不確定性可能引發意外行為;責任劃分因自主學習變得復雜。
探索路徑: 全球監管機構正采取“漸進式、風險分級、人機協同”的共同探索路徑。FAA的《AI安全保障路線圖》秉承“不將AI人格化”和“增量式方法”;EASA的《人工智能路線圖2.0》則強調“以人為本”。它們都明確區分“已學習”(行為固定)與“持續學習”(行為動態)模型,并分別制定審定策略。
FAA與EASA AI路線圖核心原則與階段性展望對比

四、無人機系統(UAS)與eVTOL的創新適航框架
無人機與eVTOL的出現打破了傳統適航框架的邊界,監管機構為此采取了基于運行風險的“量身定制”模式。
“開放-特定-認證”分類體系: FAA和EASA將UAS操作風險分為三個等級,根據風險高低應用不同嚴苛度的監管。
億航EH216-S的里程碑: 中國民航局(CAAC)在無人機和eVTOL監管領域采取“先行先試”策略,為EH216-S量身定制了《特殊條件》,并頒發了全球首張無人駕駛eVTOL的型號合格證(TC),為新興技術提供明確的合規路徑。
UAS“開放-特定-認證”分類體系與風險對照表

五、超越傳統的制造與審定范式:增材制造與MBSE
增材制造(3D打印): 面對材料批次差異性和可重復性挑戰,適航界正探索基于數據的認證路徑,如NCAMP共享數據庫模式,將信任從經驗轉變為可驗證的數據。
基于模型的系統工程(MBSE): 這一新范式旨在通過統一的數字模型取代文檔,實現自動追溯性與透明度,并支持在設計早期進行仿真,將“設計正確”與“適航合規”同步進行。空客A350項目是其成功應用的典范。
MBSE將適航要求內化到模型本身,大大提高了合規證明的效率。我們的“經度”系統正是基于這一理念,能夠幫助您建立從需求到實現的全生命周期追溯性,簡化合規性證明,并加速項目進展。
六、全球適航體系的未來:協同、互認與持續發展
全球適航體系的未來建立在監管機構之間的深度協同和互認之上。FAA、EASA與CAAC通過雙邊協議,盡管存在差異,但這些差異列表本身也為解決分歧和建立技術互信提供了框架。此外,國際民航組織(ICAO)作為全球協調者,通過制定通用標準,推動了全球法規的統一。
未來的適航體系將變得更加基于數據、自動化、動態化,并最終實現監管機構、制造商和運營商之間的高度協同,確保在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航空安全這一核心價值始終不被撼動。
系列報告概覽,洞悉未來趨勢
捷一科技“全球新興航空技術適航分析”系列報告致力于為航空產業提供多維度的深度洞察。后續本系列報告還包括:
《新一代材料技術的適航審定路徑》:本報告剖析了復合材料與增材制造(3D打印)兩大前沿材料技術的適航審定核心。它系統介紹了“積木式”驗證法、材料與工藝控制、無損檢測等關鍵環節,并對比了三大當局的相關政策與指南,為新材料應用提供路徑圖。
《商業航天的準入與安全監管》:本報告聚焦商業航天,對比了“適航”與“發射許可”的核心區別,詳細介紹了FAA的發射許可制度、EASA的探索動向,并探討了商業載人航天的安全與資質問題,為商業航天產業的準入與監管提供分析框架。
《新一代動力裝置與適航》:本報告深入分析了電動/混合動力、氫能源以及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等新一代動力裝置的適航審定挑戰。它重點闡述了電池安全、高壓電氣系統、氫燃料系統以及SAF認證等關鍵問題,為航空業的綠色轉型提供技術與法規指引。
《全生命周期管理:數字化時代的持續適航與維修》:本報告關注航空器在服役期間的持續安全管理。它系統探討了數字孿生、預測性維護等數字化技術在持續適航中的應用,并分析了新材料、新動力裝置帶來的維修挑戰與認證要求,為維修行業(MRO)的數字化轉型提供參考。
即刻采購報告:把握先機,構筑未來
《全球新興航空技術適航分析》系列報告共包含7份詳細的深度分析研究報告,將為您提供前瞻性的洞察、系統性的知識和可落地的戰略建議,助您在全球競爭中搶占先機。
即刻獲取完整系列報告,將前沿洞察轉化為您的核心競爭力!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微信客服。我們的專業團隊期待與您溝通,為您提供定制化的解決方案。

附件:
新一代機載與信息技術的適航認證.pdf
2019年11年08日
2025年05年13日
2022年05年18日
2024年02年21日
2019年12年02日
2022年07年22日
2019年06年25日
2021年10年18日
2019年06年25日
2021年08年18日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