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100連載 | ?PCC集團
2019年11年08日
航空產業網 2025-05-15
中國航空航天產業作為國家重要的戰略性產業,在國民經濟和國家安全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本報告基于“經度”系統導出的“中國航空航天上市企業清單”(統計數據截止時間2025年5月12日),對中國航空航天全產業鏈上市公司的全面梳理,對于核心企業進行深入分析,旨在呈現當前產業發展的整體圖景、關鍵特征及未來趨勢。


產業概況與核心企業?
截至2025年5月12日,中國航空航天全產業鏈共有上市公司337家,其中90家企業主營業務聚焦于航空航天產品,占總數的27%,這部分核心企業總市值高達24211.8億元人民幣,構成了行業的中堅力量。

地理與產業分布特征?
主營業務為航空航天的上市公司在地理上呈現“路徑依賴”與“集群效應”并存的特點,主要集中在北京、廣東、四川、江蘇和陜西等地。其中,北京是人才培養和輸出的核心基地;陜西和四川則是具有深厚產業生態和人才積累的國防工業重鎮;江蘇則受益于靈活的民營經濟機制和對新興技術的快速吸納;廣東則在無人機、航天和航空電子等領域憑借電子信息產業基礎走出特色之路。產業集群優勢帶來了知識溢出、專業化分工協作以及共享基礎設施和人才庫等益處。

? 從產業分布來看,核心企業數量最多的領域是機載系統與設備制造、航空航天材料制造以及民航航空公司。機載系統與設備制造以其高價值和高技術壁壘成為國產化的核心環節;民航航空公司則受益于中國龐大航空運輸市場的巨大潛力。??

營收與利潤分析?
報告分析的90家核心企業中,65家企業營收實現正增長,相比2023年底的37家有了顯著提升,表明行業整體正經歷全面的復蘇和上行周期。營收高增長企業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設備/工具制造領域,顯示了相關細分產業強勁的發展能力。這反映了航空航天產業對高精尖配套設備和核心部件的旺盛需求。
??
在利潤方面,有43家企業實現了利潤增長。利潤高增長的企業以科技公司為主,如成都盟升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亞光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再次印證了技術創新和高附加值產品是盈利能力的核心驅動力。傳統優勢企業如廣州白云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也實現了利潤高增長,主要得益于客流量恢復和非航空性業務的拓展。利潤增長企業數量少于營收增長企業可能與成本上升壓力、市場競爭加劇以及研發投入周期長等因素有關。

市值與產業核心驅動力?
截至2025年5月12日,總市值位居前列的公司包括中航成飛股份有限公司、順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航沈飛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這顯示了國防航空制造的戰略地位、現代物流對航空運輸的深度依賴以及民用航空運輸的巨大市場體量是中國航空航天產業價值鏈中的核心驅動力。?

中航成飛和中航沈飛? 作為“國防雙子星”,核心軍用飛機制造商,其高市值體現了國家安全需求和技術壁壘帶來的戰略價值。順豐控股的入圍則突顯了航空賦能下現代物流的巨大潛力,拓展了對航空航天產業的傳統認知。國航和南航作為民航運輸業的領軍者,其高市值反映了中國巨大市場規模和行業復蘇帶來的機遇。市值高的企業往往是規模巨大、市場地位穩固的行業領導者,而營收/利潤高增長的科技型企業則代表著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和新的價值增長點。? ?
總結?
總而言之,中國航空航天全產業鏈上市公司正展現出強勁的復蘇態勢和結構優化的趨勢。國防軍工、民用航空運輸以及以航空為核心支撐的現代服務業共同構成了當前產業的核心驅動力。隨著國產機型的成熟和新興領域的拓展,未來運營服務型企業的數量和市值占比有望進一步提升,而制造業也將向更高附加值和核心技術環節集中。這些頭部企業的穩健發展將有力引領和帶動整個產業鏈的升級與創新。 以上分析是航空產業網打造的“經度”系統(“航空產業市場與供應鏈信息系統”)的一部分,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微信客服或點擊閱讀原文注冊,聯系我們進行產品演示。

查看完整報告:
2024年中國航空全產業鏈上市公司縱覽(2).pdf
2019年11年08日
2022年05年18日
2025年05年13日
2024年02年21日
2019年12年02日
2022年07年22日
2019年06年25日
2019年06年25日
2021年10年18日
2021年08年18日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