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方低空經濟財政激勵政策的比較分析與產業投資戰略前瞻

航空維修產業鏈月度動態報告 獲取樣刊

航空產業網 2025-09-30

435 0 0


一、政策背景與核心事件深度解析

(一)宏觀背景:國家戰略升級與空域改革深化

低空經濟已上升為國家“新興產業”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正加速跨越政策紅利期,邁向萬億級商業化成熟期。其核心要素是低空空域資源。自2020年起,國家全面推進空域管理改革,五省試點經驗已于2023年7月向全國推廣。空域改革(如湖南省完成全省協同運行、四川省推行“能放盡放”)通過釋放資源和簡化流程,為產業發展提供了關鍵的制度保障,極大降低了企業合規與時間成本。

(二)核心事件分析:黑龍江省低空經濟激勵政策解讀

黑龍江省的激勵政策涵蓋了低空產業鏈的制造端和運營端。在制造端,政策創新性地將整機或發動機取證獎勵(最高1000萬元/型號,發動機最高500萬元)與實際年度銷售收入的50%掛鉤,旨在確保財政資金用于促進本土產業化落地和商業銷售,避免“為補而證”的問題。對航空發動機的獎勵傾斜,則體現了利用老工業基礎,撬動核心零部件技術升級的意圖。在運營端,政策對農林牧漁、工業等專業化重載荷場景提供最高1萬元/飛行小時的高額補貼,屬于典型的“產業需求驅動”戰略,以提升地域生產效率為核心目標。

二、地方低空經濟補貼政策的橫向比較分析

(一)政策推進程度與區域戰略差異對比

地方低空政策的推進程度和戰略側重呈現梯度差異。以深圳、杭州為代表的創新高地已進入“商業化規模擴張”階段,側重高端制造和載人交通。四川、湖南等空域改革試點區則憑借制度優勢和空域資源釋放,優先投入數字基礎設施。而黑龍江等傳統產業升級區則聚焦利用現有工業基礎,側重工業、農林等專業作業效率的提升。

(二)基于產業鏈環節的補貼側重維度對比

1. 上游環節:適航取證與核心制造激勵

? ?適航取證獎勵已趨于標準化,多地對eVTOL/載人航空器提供高達1500萬元的TC/PC獎勵,反映了國家對eVTOL的戰略扶持。企業選址的關鍵已轉向地區的產業生態、供應鏈和技術創新活力。黑龍江省的政策獨樹一幟,將最高1000萬元的獎勵與實際銷售收入掛鉤,要求制造商必須證明產品的市場接受度,確保財政投入的有效性。

2. 中游環節:基礎設施與數字底座建設

? ?中游基礎設施的投資重心已從傳統的通用機場轉向“數據高速公路”和分布式起降網絡。深圳等城市重金支持無人機測試基地和eVTOL起降樞紐建設。更關鍵的是,安徽省等推進省級飛行數據平臺和監管平臺的建設,致力于打造低空空域的“數字底座”,即“空聯網”和“服務網”,這是保障空域資源“能放盡放”和支撐未來高密度運行的先決條件。

3. 下游環節:飛行運營與常態化獎勵

? ?低空物流以珠三角、長三角為代表,采取“按架次”高額補貼,并設置高門檻的常態化運營要求(如深圳小型無人機需5000架次/年),旨在加速實現規模化和標準化,將補貼作為規模化競爭的加速器。載人空中交通則明顯傾向于實際交通效用,對城市短途和城際聯絡航線給予更高的補貼。專業作業場景方面,黑龍江以最高1萬元/小時補貼農林工業作業;成都市則通過按營業額補貼的方式,鼓勵測繪、環保等非傳統領域的多元化創新和長尾市場探索。

三、關鍵應用場景的政策驅動與市場化分析

(一)低空物流配送場景:規模化與標準化成為核心壁壘

低空物流是商業化落地最快的場景。政策通過“按架次”高額補貼配合高頻次運營門檻,構建了政策驅動的規模化模型。只有達到高架次、高密度運營,才能有效分攤各項成本,使低空物流具備與地面交通競爭的潛力。在實際應用中,低空物流在解決偏遠山區的配送難題方面效果突出,政策的精準投放正助力農村和偏遠地區的市場覆蓋。

(二)載人空中交通(eVTOL)場景:側重于城市短途和城際聯絡

載人空中交通獲得了地方政策的最高級別支持,目標是加速從觀光旅游向高時效的城市短途和城際聯絡運輸過渡,以驗證其作為公共交通替代方案的價值。該場景對基礎設施的要求極高,政府通過補貼(150萬至200萬元)先行投入起降點建設,以配合未來商業網絡的快速形成。該場景需要更高安全標準、更復雜的空域管理和雄厚的資本投入。

(三)公共服務與創新應用場景:政府采購與多元化探索

公共服務場景為低空經濟提供了穩定的初期營收。以長沙為代表的城市鼓勵政府部門通過政府采購服務的方式,推動無人機在公務領域的應用,實現穩定的市場化落地。針對專業化作業,黑龍江的高補貼旨在快速實現電力巡線、地質勘探等高成本領域的技術替代。成都市則通過按營業額補貼的模式,重點孵化測繪、環保、影視等長尾市場的創新應用,以構建多元化的低空生態。

四、趨勢、機遇與產業鏈戰略建議

(一)政策驅動下的低空經濟三大趨勢熱點

1. 補貼模式正從“啟動激勵”轉向“規模化提速”:通過設置高門檻的常態化運營要求,將財政資源集中于高頻運營企業,使補貼成為規模化競爭優勢。

2. 制度創新(空域資源釋放)的價值優先于直接財政投入:空域改革試點區提供的寬松飛行環境,將是運營企業選址的關鍵決定因素。

3. 數字底座與智聯基礎設施成為下一輪投資焦點:保障高復雜度運行所需的低空空管系統(ATM)、數據融合平臺等“設施網、空聯網”建設將迎來高投入。

(二)產業鏈內企業戰略建議

制造端應將研發中心設在技術高地,而將產業化基地布局在要求銷售收入掛鉤或供應鏈協同良好的地區,重點投入航空電池、動力系統等核心零部件研發。運營端必須建立高頻次飛行的商業模式,才能將“按架次”補貼轉化為持續現金流。應根據業務模型選址:高附加值載人服務選深圳、武漢;專業作業服務選黑龍江、長沙等高時薪補貼區域。

新進入企業應關注產業鏈的關鍵瓶頸環節。重點機遇包括:參與政府主導的低空智聯基礎設施服務(如低空空管系統、航路劃設),具備穩定的市場需求和技術壁壘;提供適航審定支持服務,協助企業進行復雜的TC/PC/AC流程咨詢;以及作為垂直應用場景集成商,利用補貼政策將無人機技術與垂直行業深度結合。

(三)投資熱點分析

投資熱點集中在:1.航空電池與動力系統,這是eVTOL商業化的核心技術瓶頸。2.低空空管系統(ATM),作為保障城市空中交通安全的基石,具備長期、不可替代的壟斷價值。3.標準化起降設施網絡,利用地方政府補貼快速形成網絡效應。4.具備規模化運營能力的平臺,能夠有效利用政府“按架次”補貼的物流或載人運營企業。

(四)基于政策的投資風險與規避

投資需警惕政策依賴性風險,應規避過度依賴一次性取證獎勵而缺乏實際市場訂單的制造企業(參考黑龍江的銷售掛鉤模式)。此外,鑒于空域管制是最大制度挑戰,投資應傾向于已納入國家空域改革試點范圍(如四川、湖南、安徽)的企業,以規避空域審批受限導致的商業停滯。盡管eVTOL獲最高補貼,但因技術和審定處于早期,資本需具備長期投入的耐心。

......

完整內容請見附件!

原文鏈接 : 點擊查看

附件:

20250930 空天脈搏-低空經濟補貼政策分析與建議.pdf


評論 (0)


暫無評論

免費試用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將會盡快與您聯系
若當前手機號碼未注冊航空產業網,系統在您提交信息之后會自動為您注冊賬號
用戶密碼默認手機號碼最后6位